财政工作ABC|一个故事讲财政(三)
时间:2020-01-14 文章来源: 作者: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践的要求。刘昆部长撰写序言、财政部组织编写的《财政工作ABC》系列教材一经出版,受到了热烈欢迎。小编特选取了通过小故事讲解财政知识等方式,将书中财政工作基本业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知识融入其中,系列刊发,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马太效应
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一个故事:一位国王分别给了每个仆人一锭银子,让他们用来做生意。一段时间后,国王让几个仆人汇报做生意的情况。第一位仆人说:“我已经用这一锭银子赚到了十锭银子。”国王听后十分开心,赏赐给他十座城邑。第二位仆人说:“我用一锭银子赚到了五锭银子。”国王也给了他赏赐。第三位仆人说:“我害怕把您给我的一锭银子丢失,所以一直小心保存没有用来做生意。”国王听后,命令第三个仆人将那锭银子给了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到:“凡是少的,就连他本来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多多益善。”即让贫穷的更加贫穷,富有的更加富有。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了资源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马太效应:指的是有限的公共资源注定会因自由使用而被过度剥削。由于每一个个体都企图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最终就会因资源有限而引发冲突,损害所有人的利益。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世界各国普遍都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一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解决,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向调节的作用,即把有限的资源从需要资源的落后地区抽走,将其分配至发达地区,呈现出“马太效应”。启发与思考: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市场经济虽然是有效率的,但却很难兼顾公平。而人本身在初始禀赋上存在差异,自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并且在市场条件下,这种收入差距会进一步加大,而市场机制对此无力解决,就需要公共财政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防止出现因收入悬殊而产生的社会动荡。
极化—涓滴效应
有一个国家,北方地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而南方多山区,经济较为落后。北方地区因经济增长较快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更为缓慢。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先进地区的增长对落后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先进地区强者越来越强,落后地区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这被称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落后地区带来发展机会,刺激其经济增长。特别是,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因素会向落后地区渗透,对其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这被称为“涓滴效应”。极化-涓滴效应: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穷,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