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四个维度落实市县“三保”保障机制
时间:2022-01-18 文章来源:财政部 作者:佚名
2021年9月18日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
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需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困难地区财政运转压力,绝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年受自身财力不足和疫情对经济影响,财政收支形势尤其严峻。为有效确保基层财政正常运转,自治区财政强化互联网思维,从四个维度落实市县“三保”保障机制,确保市县基层“三保”保障落实到位,实现全区财政平稳运行,民生保障稳步提升。
一、以工程化思维构建“三保”保障机制
基层“三保”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业务性专,贯穿财政工作各个环节。自治区财政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工程化思维构建“制度+技术”的“三保”保障机制。在财政一体化平台中运用大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将预算管理和执行监测有机结合,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管控落实“三保”保障机制。从任务目标、时点监测和保障措施三个角度推进市县“三保”保障机制效率最优化,实现基层财政“三保”支出按时足额发放,运行风险可预可控。
按照“信息来源一体化,数据提取自动化,监控决策最优化”的理念,从财政宏观业务框架设计到具体核算指标微观监测上,对“三保”保障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建立市县“三保”预算信息化、全链条、动态化管理机制,全面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从任务目标上,构建预算安排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制度约束到位的“三保”保障机制;从时间节点上,涵盖预算需求测算、项目库建设、预算编审、执行监测、分析预警、通报反馈等全流程环节;从具体执行上,细化为财力、库款、预算执行以及暂付款等多项指标。
二、以项目化理念落实“三保”保障责任
建立项目库为源头的“三保”预算管理机制,实时动态记录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根据“三保”保障内容分别对应预算项目库中特定类项目、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对“三保”预算项目标准化管理,实现预算项目比对、统计、分析和监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强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约束力,推动市县基层落实“三保”保障责任。
从项目储备管理方面,围绕需求测算和项目库建设,各市县对照“三保”保障清单建立项目库,并根据实际执行的标准和范围精准测算支出需求数,提高“三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根据当年可用财力规模计算各地区“三保”支出财力保障倍数,明确“三保”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切实预算优先安排“三保”项目。
从预算编制管理方面,在预算编审、项目标识环节,自治区财政建立覆盖全区市县的“三保”支出预算编制审核机制,确保市县“三保”支出全部纳入预算不留硬缺口。在预算编制中将相关项目库标注“三保”标识,并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设置“三保”预算项目需求数校验规则和追溯规则,在保障“三保”预算安排和需求匹配的前提下,以“三保”项目库为源头,为“三保”预算项目库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链条监测奠定基础。
从项目执行管理方面,以直达资金常态化机制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为抓手硬化预算约束力,强化“三保”项目库规范、高效执行,督促各市县严格落实“两个支出”优先原则,合理均衡保障“三保”预算支出,实现财政“三保”资金精准高效落实到位。联动地区暂付款化解和隐性债务资金到位情况,防范影响“三保”执行的风险因素,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不发生风险。
三、以清单化管理搭建“三保”监测系统
自治区财政以清单化管理方式全流程监测“三保”支出执行,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的监测管理机制。加强财政大数据融合手段,破解“三保”监测数据多、范围广的实际问题,建立有序、科学、高效的监测防控体系,做到风险预警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
搭建科学合理监测系统。按照“三保”保障范围和目标逐项分解具体任务,以清单化管理搭建“三保”监测体系:以“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其他刚性支出”4项执行为主体,辐射财力保障倍数、库款保障倍数、预算安排到位率、收入短收财力缺口率、暂付款压缩率、编外人数控制率、隐性债务化解资金到位率8个指标,形成“四梁八柱”的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赋予不同权重,按月对指标执行结果量化得分,整体客观分析市县财政运行状况和保障能力,全面反映市县财政运行风险等级。
加强数据监测分析能力。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发挥财政数据量大、时效性强,关联度高的优势,依托财政一体化系统提取监测数据,客观分析财政运行情况。根据市县“三保”预算执行和国库库款等数据,加强数据贯通和分析处理,形成全覆盖、多指标、穿透式、动态化、信息化的市县“三保”运行监测分析能力。建立周报+月报的“三保”监测制度,监测结果以多维度指标统计和可视化图形展示,将各地区财政运行情况划分为“平稳运行、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等级,有力支持市县科学决策,高效监督精准治理。
强化风险监测结果反馈。每月定期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各市县“三保”及刚性支出动态监控结果,并通报市县党委、政府。对“中度风险”等级以上的市县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微信、发提示函等形式提示预警;对“三保”工作不力或保障不到位的市县,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视情况约谈或提请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约谈市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对情形严重的责任单位及人员,提请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进行问责。积极引导市县加强“三保”工作,确保风险防控和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提升财政管理运行效能。
四、以责任化机制化解“三保”风险预警
按照“谁的保障责任谁承担支出责任”的责任化机制,根据市县月度“三保”监测结果,落实“三保”风险预警化解主体责任。各市县财政对照监测月报具体指标,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及预算单位协作配合,在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和时机上更加精准有效,切实兜牢兜实“三保”保障责任,有效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自治区财政层面上,加强国库库款统筹调度,保持市县国库库款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切实保障市县“三保”支出等刚性需求。完善优化转移支付办法,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将“三保”保障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强化转移支付资金对市县“三保”保障管理和引导作用,支持市县保基本、兜底线。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分领域改革,全力保障市县落实支出责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研究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市县出台或者提高“三保”清单类基本民生政策标准进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力可持续性。
市县财政层面上,聚焦九大重点产业,强化财税政策和资金保障支持引导,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在合理区间增长。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本地区自身财力保障能力,统筹安排好“三保”和债券还本付息支出。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高“三保”预算项目库管理水平,落实预算管理系统化管控,强化“三保”支出执行约束力。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高效高质量过紧日子机制常态化。强化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两个支出”优先原则,持续加快民生支出执行进度,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原文链接: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xinwenlianbo/nixiacaizhengxinxilianbo/202109/t20210909_375159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