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写在大山深处的誓言

时间:2022-08-12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作者:佚名

——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余留芬,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时隔几十年,余留芬依然清晰地记得1989年岩博村村口那些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一如她初次来到这个村子那天的心情。这一天正是20岁的余留芬嫁到岩博村的日子。

  姐姐的一句话让余留芬至今难忘:“这个地方这么穷,你下半辈子怎么过啊。”

  彼时的余留芬不会想到,自己不仅在这个高寒山区的“穷窝窝”里扎下了根,还改变了这里的面貌。在担任岩博村村支书的20年时光里,她带领村民斗穷山、战贫困、谋发展、奔小康,创造了脱贫致富的传奇故事,岩博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在农村干事创业的余留芬,十分了解农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聚焦农村所需、农民所盼,把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最实在的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带到全国两会。

  苦干实干拔穷根

  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好,不受穷?余留芬一想起姐姐的话,就有了奋斗的动力。为了贴补家用,不甘于困在方寸之地,余留芬决定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开餐厅。“如果村里有工厂,就不用离家这么远去赚钱了。”这对当时的余留芬来说只是一个念头,但是几年后,她将这个愿望变为了现实。

  2001年,老支书病重的消息将余留芬从自己的小生意中招回了岩博村。村民推选余留芬这个外村媳妇儿接任村支书,因为她热心、真诚,身上有一股劲儿。

  余留芬要在自己经营得不错的小餐厅和村民们的期望之间作出抉择。何去何从?余留芬拿不定主意。

  一天,她信步登山,从山顶往下望,发现生活了12年的岩博村,竟然还是她第一次踏进时的样子。

  “我当这个村支书,就要干出名堂,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31岁的余留芬作出了抉择。

  修路,是摆在刚刚上任的村支书面前的第一道障碍。那时,岩博村只有一条土路通向外面,机动车很难进出,农产品想要运出去只能人背马驮。

  说到修路,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一提到修路需要筹钱时,村民们沉默了。

  余留芬率先从自家积蓄中拿出4万元,并挨家挨户做工作。3个月后,一条直达302国道的3公里通村公路建成了。

  路修通了,怎样才能致富?

  余留芬想到了村里的一片林场。“老支书躺在病床上跟我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村里的一片林场因为村集体负债,不得不转包给了一家企业。林场是1984年实施荒山造林,前任支书带着村民一起建造的,是全村人的心血。”

  余留芬了解到,当初承包林场的企业也没有继续经营林场,所以她决定把林场盘回来。但面对23万元的转让费,余留芬与村干部们犯了难。

  “2002年,23万元还真不是笔小数目。那一阵子,银行的人、企业的人看到我就躲。”余留芬说。

  在村干部的四处奔走下,岩博村用贷款将林场盘了回来。而这片浓密的山林也没让村里人失望,村里通过实施间伐林木、精心经营,一年就将借款全部还清并盈利8万元。

  有了“第一桶金”和这片青山,以往静悄悄的岩博村热闹起来了。村里建起了一个又一个中药大棚,林场里养起了山鸡,煤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拔地而起……沿着那3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岩博村的各类产品接连不断地走出大山。余留芬当年的“小念头”终于开花结果,“村里人收入提高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

  “人民小酒”是人民的致富酒

  产业有了,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农产品保质期短、物流成本高成为岩博村致富的拦路虎。余留芬需要为大家找到新的出路。

  2004年,岩博村的小锅酒厂开张了。但对于一家没有品牌、没有历史的酒厂来说,产品即使要在当地的小餐馆里占有一席之地,也不容易。

  在参加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余留芬遇到了时任茅台集团公司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

  跟以往一样,余留芬没有放过这个向前辈请教的机会。

  “我也知道,一个大山里的小酒厂与茅台酒厂的差距很大,但是后来我很庆幸自己那时不知‘天高地厚’。”余留芬笑着说。

  取完经的余留芬回到村里,就召开了岩博小锅酒厂改扩建会议,160多户村民积极投资入股。不久后,小酒厂得到了季克良的技术指导,并聘请贵州省酿酒专业博士黄永光担任总工程师。有了技术和人才的助力,小酒厂生产的“人民小酒”开始受到好评:香气舒适、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2015年10月,岩博村小酒厂升级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公司为村民提供了250余个就业岗位,大家足不出村便能拥有入股分红和务工收益两份收入。

  当年,岩博村全部实现脱贫。

  2016年,为更好地带动周边村发展,岩博村联合相邻的苏座、鱼纳2个贫困村组建联村党委,建立“强村带弱村”机制,帮助联村1012户、3450人入股岩博酒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018年,“人民小酒”产量突破5000吨,年销售额近3亿元。2019年,仅岩博酒业就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了700个就业岗位,职工年均收入4万余元。2021年,岩博村人均年收入3.66万元,集体经济累计100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1.12亿元。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

  如今的岩博村,是有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而在2001年,岩博村只有12%的村民受过教育,大家说着外人听不懂的彝族语言。“那个时候,村民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让女孩子上学,更没有几个人懂得‘发展’‘思想’这些词的含义。”余留芬说。

  一定要让农村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余留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带到了全国两会。她先后提交了《对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建议》《增加农村电视广播节目收视频道的建议》《促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创新发展的建议》《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余留芬将《强化人才和产业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她提出,当下,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队伍,更需要留住人才,培养有思想、有闯劲、能持久的本土人才。从全国来看,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留才、引才的主要“落脚点”。

  20多年如一日,余留芬扎根岩博,守护家园。但对于自己今后的生活,余留芬没有太多规划:“我希望‘人民小酒’可以不断做大做强,让这个品牌长长久久地造福大山里的人们。”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bgt.mof.gov.cn/zhuantilanmu/rdwyh/dbwyfc/wyfc/202112/t20211221_377653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