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职故事|潘晓慧委员:十五年履职路见证乡亲幸福路
时间:2022-10-21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作者:佚名
潘晓慧: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个从贵州三都大山里走出来的水族娃,儿时伙伴几乎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了,因为我当年的努力读书,才有幸走出大山,完成了本科学业。大学毕业后我就到学校任教,一直在教学岗位上。2008年,我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又连续成为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生涯里,我一直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为缩小家乡与外界的差距而努力,一直把为民建言放在心头。为了能提出好建议、撰写好提案,真正把履职写在故乡大地上,多年来,我不断磨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黔南州县乡村调研,在对群众生活的细致观察中,在与老乡的促膝长谈中,厘清脉络、找准问题,再结合对政策法规的学习,提炼建议,撰写提案。
2017年,我在走村串寨调研时,踩着泥泞的路,看到路边和房前屋后都是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污水横流,而老乡们对此习以为常,于是我写了关于控制塑料袋污染的提案,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教育,加大可降解塑料的回收利用等。如今,再次走进黔南村寨,村口路边摆放着垃圾箱以及垃圾焚烧炉,门前路边栽种了观赏花卉,有的还栽种了可观赏且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让人赏心悦目。路面硬化后,昔日的步行乡村路如今可以驱车畅行了。家家户户门前都停放着两轮摩托或小轿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连续10多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实施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攻坚会战。如今,家乡父老乡亲已经走在幸福路上,并继续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目标往前追赶。
多年来,每年返乡或走访调研,我总要看看当地的校舍和师资情况,留意青少年受教育情况,以及学业有成孩子家庭的经济情况,进一步验证知识改变命运的论断,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致力于提高地方教育质量的决心。履职15年来,每年我都从不同角度,为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建言献策,内容包括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大力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优化小学教师专业结构、在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设置免费师范生等,所有提案均得到相关部委答复。2018年,我提交的《关于改善落后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助推脱贫攻坚战的提案》荣获全国政协2018年度好提案,这更激发了我履职为民的决心和信心。
现在回看农村教育,总能收获很多惊喜。喜在:村上适龄孩子们都有学上,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不断涌现,在外高质量就业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和贡献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健全的学生资助制度体系,确保了所有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2011年,我在走村调研时发现,基层法院缺乏既精通法律又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法官,我提出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法官的建议。2014年,贵州省开始实施普通高考双语招生,有力推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以积极姿态展示自己,跟外界顺畅交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没有少,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给予大力扶持,“饮水思源感党恩,同心共筑中国梦”是父老乡亲的共同心声。我将不负家乡父老期待,一如既往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bgt.mof.gov.cn/zhuantilanmu/rdwyh/dbwyfc/wyfc/202210/t20221018_384662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