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视点

中国财政|财政倾力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

时间:2023-12-11 文章来源:重庆市财政局 作者:佚名

  

  财政倾力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

  ——专访重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国杰

  本刊记者  雷艳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处于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重庆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贡献了更多财政力量。为此,本刊记者就财政支持美丽重庆建设等话题,对重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国杰进行了专访。

  《中国财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请问您如何认识并贯彻落实?

  姜国杰: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牢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更是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应有之义。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重庆财政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统领,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财政组织为抓手,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大力实践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的新方法,不断展现财政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新作为。

  比如,重庆财政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用好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支持实施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域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工程等,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中国财政》: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重庆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姜国杰:重庆财政坚持多点发力、综合施策,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建、治、管、改”的各项任务,发挥现代财政“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生态保育”的绿色职能,把良好生态产品供给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并保持一定强度。近年来,重庆生态环保财政投入呈稳步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去年生态环保投入达到了400亿元,主要花在了四个方面: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水、土、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175亿元。二是筑牢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支持国土绿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90亿元。三是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绿色新动能等方面84亿元。四是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支持环境保护监测、执法、应急、宣教和科研等方面54亿元。资金保障上的高强度,带来了环境质量上的高成效。目前,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04%等,这些优异的指标都是重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体现。

  《中国财政》:党的二十大对生态保护提出了新要求,请您谈谈重庆财政如何贯彻落实?

  姜国杰:重庆财政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调度,运用好市场机制,推动环境资源的高效配置,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处理好财政收支矛盾与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关系,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强度不降,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有效盘活存量资源,确保资金投入规模、投入结构与环境治理任务的相适应。同时,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谋求共建共享和互利共赢,充分利用绿色发展基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等,广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领域,实现政府、市场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向发力。

  二是注重精准导向。围绕“治水兴水”抓好长江大保护。抓牢流域系统修复,资金配置注重流域整体性保护,引导上下游地区实施跨区县、跨省市联动治污,扩大覆盖面,提升治理效能。同时,注重水生态价值转化,用高品质水域环境带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等产业增效。抓实农村污水治理,做好乡村生态振兴这篇文章。一方面,利用好财政部试点政策机遇,实现54条农村黑臭水体的整体销号;另一方面,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农户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路子。抓细长江干支流清漂,支持开展漂浮物拦截打捞,确保水面塑料废物、白色垃圾等固体废物及时清除,最大限度控制固体污染源,维系库区水环境和下游水航道双安全。抓好生态环境监测,打造全国一流的环境感知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以及污染源的全覆盖,全面增强环境问题的发现解析能力,夯实精准治污、精准保护的基础。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纵向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对绿色发展区域的引导。纵向上,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测算办法,促进保护地区与开发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定全域绿色发展的本底与基石。横向上,开启市内19条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第二轮改革,同步拓展重庆首创的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制度,走好“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环境共保”之路。

  四是培育环境市场。实现环境资源的市场价值转化,是撬动“双碳”目标达成的有力“杠杆”。一方面,积极融入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不断推动重庆地方碳市场扩容升级,充分发挥市场在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持续完善“碳汇通”生态价值转化平台功能,打通碳资源的价值变现渠道,鼓励企业、居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享低碳福利。

  五是强化绩效管理。要落实好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资金要服从党委的决策部署,要花到刀刃上。财政投入生态环境的资金,都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更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通过流程再造,把绩效理念和规定动作真真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汇集成数据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czj.cq.gov.cn/zwgk_268/czdt/cjsd/202310/t20231018_124412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