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政通讯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绘就山水林田湖草沙崭新画卷

时间:2024-01-07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修复新路径,书写出内蒙古生态发展的新篇章。

  一、高位推动,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自治区领导亲自到项目实施地实地调研督导有关工作。自治区本级成立了由相关厅局为成员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财政厅联合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开展了实地检查、调度项目进展、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属地整改。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书记分别担任各级项目的项目长,构建起一把手挂帅、专职机构协调、行业部门指导、基层具体落实、专家技术支撑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有效保障内蒙古山水项目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二、统筹管理,资金保障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  

  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资金51.63亿元,有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流域和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健全项目资金“投、管、用、效”支撑机制,提升项目建设整体质效。在“投”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自然生态、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入5.9亿元。在“管”上,建立资金共管模式。工程支付资金账户由建设方、施工方、银行三家共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在“用”上,实施资金市级统筹。项目预算资金执行由市本级统筹实施、统一监管、总体调度,保障项目跨旗县顺利实施,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在“效”上,开展资金绩效评价。自治区和市两级财政分别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中期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支出范围及时核准校偏。注重加强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项目资金分配、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系统推进,山水工程建设取得亮眼成效  

  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水源涵养、矿山修复、山洪侵蚀沟治理等工程,坚持多类型、多树种、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方式,极大提升了大兴安岭南麓山脉和乌梁素海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和植被覆盖率。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大兴安岭南麓山脉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20年的27.8%增加到目前的50.3%,乌梁素海周边草原新增生态修复面积6万亩,新增乌拉山林业生态修复总面积3.3万亩。

  湿地功能有序稳定恢复。通过实施河道清淤、河湖连通、中水回流、农田节水等工程,西辽河河水流入近8亿立方米,使干涸多年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重现“波光”;积极推进湿地恢复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制度,双合尔等100万亩湿地功能有序恢复,科尔沁草原鸟类种群数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47种增加到目前的191种,乌梁素海流域鸟类种群数量增加到260多种。  

  防沙固沙功能进一步强化。通过采用裸斑修复、人工建植、补播补种等措施,科尔沁草原修复治理10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20%的退化草原面积,带动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北方防沙带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乌兰布和沙漠治理项目区固沙效果显著提升,严重沙漠化占比由23.7%降低到21.8%,有效遏制了流沙漫延和沙尘暴的发生,由点到面带动了沙区生态状况的整体好转。  

  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工程的同时,内蒙古同步开启产业融合发展、“天赋河套”“科尔沁牛”品牌引领、农产品质量监管、富农带农机制构建等行动,着重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重点产业,强化“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内蒙古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着力建设生态治理新样板、绿色经济新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致富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下一步,内蒙古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精神,紧扣办好“两件大事”,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重点做好“三个加力提效”:一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再加力提效,切实落实各方资金投入责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提高地方资金到位率和及时性。二是在指导督促方面再加力提效,压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价,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三是在后期管护方面再加力提效,明确项目管护范围、管护主体、管护标准,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回头看”,全力保证实施效果,为全国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贡献内蒙古力量、体现内蒙古担当。


原文链接:https://czt.nmg.gov.cn/czdt/czxw/202401/t20240104_24364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