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政法制

《吉林日报》:管好“钱袋子” 筑稳“压舱石” ——吉林省财政打好财政支农“组合拳”

时间:2024-04-13 文章来源:吉林省财政厅 作者:佚名

  

  

  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率先建成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省财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扛牢财政支农强农责任,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强省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首选项和优先级,强化政策供给、资金落实和机制建设。2023年投入农业农村方面资金580.3亿元,在全面推进吉林乡村振兴中不断彰显财政新担当、贡献财政新力量。

  

  精准投入 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全省各地农民正忙着检修农机、准备农资……

  

  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介绍:“正是有了各项财政惠农政策的保驾护航,我们社去年才能顺利完成保护性耕作5.8万公顷,占农安县玉米播种面积的1/6,粮食产量又获得大丰收。现在我们正开足马力、备齐农资,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力争今年为国家多打粮打好粮。”

  

  这只是财政支持和培育全省2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扛起粮食安全重担的一个缩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省财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围绕良田建设、良种振兴、良机应用、良法推广、水利保障等重点,综合发力、多措并举促粮食稳产增产。

  

  支持建设良田方面。2023年,筹措拨付109.5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推动全面推广“梨树模式”等黑土地保护十大技术模式。其中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扩大到3300万亩,5年翻5倍,连续多年位居东北第一位。

  

  支持振兴良种方面。筹措拨付资金支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加快推动种质资源创新平台、生物育种联盟、良种繁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开展“强种贷”业务,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目前,玉米、水稻、大豆自育品种生产应用率分别达到60%、98%、50%。

  

  支持应用良机方面。筹措拨付16.7亿元,大力推进农机作业全程化和农机制造产业化。结合吉林实际“优机优补”,及时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结构,提高免耕播种机等先进适用农机的补贴标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支持推广良法方面。采取“揭榜挂帅”、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全面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2023年起,每年安排0.5亿元,围绕高产玉米、优质水稻、杂交大豆等11个领域47个研究方向,集中全省优势科研资源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全省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支持水利保障方面。筹措拨付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牢牢守护粮食稳产丰产的水利“命脉”。

  

  2023年,全省粮食产量在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7.3亿斤,从全国第5位上升到第4位,单产稳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

  

  因地制宜 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地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坐拥享誉世界的黑土带核心区,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农业产业优势较为突出,是全国的“大粮仓”“大肉库”。

  

  省财政践行大食物观,打造农业大产业,在资金资源配置上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加强财政金融资金协调联动,实现精准“输血”、有效“造血”、通络“活血”。统筹农业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衔接资金等,支持加快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梅花鹿、果蔬、林特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多元化、全链条、融合式发展,筹措拨付资金重点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德翔集团生产车间,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正在飞速运转。“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集团产业链条前伸后延,上游祖代种鸡、下游食品深加工和有机肥生产等高附加值板块效益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版图全省布局,肉鸡全产业链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连续3年入选全国农业企业500强。”吉林德翔集团董事长高起明介绍。

  

  “2023年,德惠市政府用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建设的5座现代化肉鸡养殖场,已土建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今年将陆续投产,可以为更多养殖户提供创业发展空间。”展望未来,高起明充满信心。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势肉牛主产区,吉林省全力打造全国“大肉库”。省财政将支持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摆到突出位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6亿元,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1.9亿元,坚持加大财政投入与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双向发力,构建起全覆盖、组合式、多元化的肉牛产业财政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打造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

  

  在养牛大县农安县,全封闭式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车间内,先进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由活牛变成精致的牛肉产品一气呵成。发展势头强劲的肉牛产业,正让这个产粮大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大步迈进。

  

  补齐短板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人间四月,万物复苏。晚饭后,集安市城东街道下解放村的村民在漂亮整洁的村文化广场,或三五成群地闲话家常,或伴着夕阳悠闲散步……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以前,吃过晚饭,我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就是早早睡觉,生活挺无聊的。如今,村儿里建设了文化长廊,修建了休闲小广场。每天吃过晚饭后,我和老伴儿都到这里散散步,环境好,心情也好!”村民王大娘说。

  

  下解放村这个边境村,以良好生态为支撑点,以红色发展为引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屯屯通硬化路、4G网络全覆盖,通电率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塑胶球场、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7个服务场所和1300平方米文化广场,全面提高了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水干净了、路平坦了,下解放村旧貌换新颜,先后被评为“吉林美丽休闲乡村”“吉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下解放村的改变,得益于我省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政策的有效实施,这只是近年来省财政支持的100多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之一。

  

  省财政坚持强弱项、破难题、谋创新相结合,积极支持探索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的不同路径模式。2023年,筹措拨付资金支持419个“村内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9个美丽乡村实现提质增效,推进吉林市北大湖田园综合体试点和通化市东昌区、梨树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探索靖宇、抚松、集安3个省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同时,落实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优先”原则,支持4.7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

  

  如今,一项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吉林“三农”。下一步,省财政将围绕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和谐美丽,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完善政策设计,创新扶持方式,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打造乡村的“颜值”与“内涵”,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原文链接:http://czt.jl.gov.cn/xwfb/gzdt/202404/t20240408_31371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