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重庆:致广大而尽精微 推进新时代新重庆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9-24 文章来源:重庆市财政局 作者:佚名
致广大而尽精微 推进新时代新重庆
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财政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主线,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心怀“国之大者”,顺应民生关切,致广大而尽精微,全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全市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落实,有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交出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社会保障高分报表。
坚持政治引领,旗帜鲜明从思到行
党的领导,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重庆财政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讲政治的第一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预算安排、政策制定、推进改革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党建统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提高站位、聚焦重点。树牢“财政首先是政治机关,其次才是业务机关;首先是综合部门,其次才是专业部门;首先是决策参谋,其次才是资金保障”的理念,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努力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三是坚持变革观念、为民服务。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财政组织为导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围绕“高分报表”财政目标体系要求,迭代升级财政社保政策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切实为民解难、为企纾困,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服务优先战略,首位奋进扩量提质
优先战略是中央顶层设计,“一号工程”是市委重大部署。重庆财政坚持靠前保障,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好保驾护航。
一是就业战略优先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积极发挥财政“减负担、稳岗位、提技能”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等500亿元,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宽农民工外出就业和本地就业渠道,就业人数每年新增60万人以上;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等举措,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支持开展“巴渝工匠”、“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系列活动,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由增量向提效转变,进一步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庆财政获评“重庆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南岸区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城市。
二是健康战略优先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出台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累计投入1500亿元,支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推动出台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研究修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资金分配办法,支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均衡布局。黔江区等区县获得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督查激励等荣誉。
三是重大战略优先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积极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财政社保支撑体系,协同推进社会保障互认互通,推动川渝异地住院和跨省门诊直接结算,完善川渝计划生育奖特扶政策协同机制,开展社会保障卡“一卡一码通”试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联合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选取医保服务项目纳入“川渝通办”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合作试点,让川渝群众共享民生“幸福圈”。
把握稳进增效,保障水平起低向高
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重庆财政坚持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稳步增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日趋精细。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提高资金安排民生含量,增强政策举措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群众的幸福清单,不断夯实政府治理基础。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从399亿元、167亿元增长到1094亿元、493亿元,年均增速达10%,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个百分点,累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从19%提升到30%。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从855亿元、650亿元增长到2645亿元、2462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1%、13%,累计滚存结余达2783亿元。在财力有限形势下,坚持社会保障投入不减速,2023年财政对基金补助达683亿元,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年均增长13%,有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二是持续提升使用效度。不断完善财政社保资金“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闭环。完成人力社保、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民政福利、退役军人等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目标编审与绩效自评,对重点就业专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专项等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评审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压减与调整无效低效支出13亿元,推进绩效与预算进一步融合。
三是持续提高管理精度。认真落实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试点部署,逐步厘清社保费征收部门与经办机构职责,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执行不脱节。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进一步优化社保费征缴、划拨流程。迭代升级财政智管应用,依托预算一体化数字平台,实施财务预算执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社保待遇资金支出进度“一网统管”。梳理财政社保核心业务,构建社会保险基金需求清单、多跨场景清单、改革清单,助力实现“整体智治”。连续5年获得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一等奖。
强化除险固安,管理方位自内而外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要一环。重庆财政坚持系统思维,注重提升管理效能,认真谋划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有效防范化解社保领域风险挑战。
一是以厉行节约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对内强化风险防控,聚焦财政社保重点业务,查摆风险隐患点,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梳理财政社保廉政风险防控清单,不断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对外扎紧社保领域预算单位经费“口袋”,细化一般性支出管理,严格“三公”经费支出,从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调剂,硬化预算约束力,推进“三保”风险防控机制落地落实。
二是以财会监督促规范。防范化解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结合财会监督部署,强化社保基金业务管理与社会监管。建立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用款计划管理,严格基金账户使用。出台社保基金监督举报奖励细则,发挥社会联动作用。实施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等工作,配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对公侵财犯罪,从严惩治欺诈骗保行为,提升基金运行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三是以保值增值谋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社保基金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储备基金,是党的民生事业、民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按照“积极稳妥、用活存量、保值增值、确保安全”的原则,分批次委托全国社保基金会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竞争性存放、七天通知存款、协定存款、新增定期等多种方式,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聚力改革突破,体系完善以点及面
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重庆财政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断丰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到社保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完善“老有善养”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循序渐进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坚决贯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部署,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机制,稳妥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职业年金计划管理,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逐步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4500亿元,不折不扣落实地方财政基金投入责任。2023年,全市养老待遇发放惠及830万人,实现“一天不拖、一分不少、一人不漏”。
二是完善“病有良医”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百姓病有所医,是民生所盼、时代所需。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提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级次,提高长护险重度失能人员保障水平,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支持国家智慧医保实验室建设,助力健康重庆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累计投入2700亿元,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三是完善“劳有所安”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可及性,将更多的人群纳入覆盖范围,积极推动高质量参保。推动失业保险基金全市统筹,加强市级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作用。完善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强化保费收入征缴激励。建立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承担机制,提升基金追偿实效。稳步扩展工伤保险参保范围,惠及超龄、在校实习生等从业人员,进一步分散用工单位工伤风险。稳步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维护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四是完善“弱有众扶”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协同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市场边界。累计投入约30亿元,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100%覆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政策着力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支持退役军人事业改革发展,规范义务兵家庭优待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应消费水平增长,连续启动物价联动机制,确保130余万重点关注群体待遇发放。渝北区等区县获得养老服务体系中央表彰、婴幼儿照护服务与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城市等荣誉。
注重惠民强企,政策效应由近渐远
民心顺则社会安,企业兴则经济旺。重庆财政立足调节分配、稳定经济、资源配置职能,积极兑现民生待遇,缓解企业当期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支持惠民政策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按时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至不低于1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每年94元,居民医保补助提高到670元。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735元、600元,特困人员提高到955元,提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二是支持助企政策扩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面对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等挑战,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积极发挥社会保障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实施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结合重庆市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实际,缓缴费、降费率、返保费、扩范围、延期限,累计减收社会保险费超50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1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200万户次,减收、增支等一系列真金白银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力提振企业长远发展信心。
三是支持重点战役攻坚。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集中体现着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品格。在脱贫攻坚方面,遵循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筹措资金,协同推进就业、社保、健康脱贫等扶持举措,坚持巩固拓展财政社保民生脱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疫情防控中,认真贯彻国家防疫方案,统筹部门预算、结转结余、专项债等资金,保障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新蓝图,对标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的目标任务,重庆财政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谱写重庆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czj.cq.gov.cn/zwgk_268/czdt/cjsd/202409/t20240912_136258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