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财政齐抓共管 多措并举推动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时间:2024-10-16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作者:佚名
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紧密协作,创新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服务,通过采取锚定“一个目标”、当好“两个角色”、建立“三个制度”、实现“四个突破”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有效推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和中央财政资金支付工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锚定“一个目标”,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有效扩大农村牧区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确保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整体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把项目资金支付工作作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日常调度、季度通报、贯通平台监督、实地督促指导、资金动态调整”等措施,在3个月内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付率整体提升近8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
二、当好“两个角色”,充分发挥省级农财主管部门作用
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作为产业集群建设省级管理部门,既要充分发挥“督察员”作用,也要履行好“服务员”职责。一方面,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项目管理要求,建章立制,深入重点地区,压实地方建设主体责任,现场指导相关部门对照项目实施要求,逐项进行梳理分析,明确工作目标,保证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聚焦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对已获批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地区和项目,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的10%予以奖补,奖补资金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的思路,用在发展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的关键点、紧要处,激发各地参与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举办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班,召开答疑解惑座谈会,帮助各地理清建设思路,找准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集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规范有序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
三、建立“三个制度”,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建设规范开展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高质量完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完善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监测评价制度》,拟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支撑等8个类别设定40项绩效监测评价指标;科学建立项目5大高效管理体系(即:项目申报主体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程序管理、项目验收流程管理、项目监督和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制定27条具体管理措施,确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四、实现“四个突破”,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已经成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重点在主导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增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已创建的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已达3488.12亿元,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369个,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89.2亿元,多数产业集群已形成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集约化、农畜产品绿色化、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政策要求,提前谋划“十五五”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内容,建立完善项目申报储备机制,为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好基础支撑。
原文链接:https://czt.nmg.gov.cn/czdt/czxw/202410/t20241014_25904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