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带状间套新技术助力大豆玉米增产
时间:2020-03-19 文章来源: 作者:
大豆作为与鸡蛋一样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在我国粮食产业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可以用来榨油,其副产品豆粕和我国另一农作物玉米更是为肉类的市场稳供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众所周知,豆粕作为全球最优质、最稳定的蛋白来源,对于养殖工业化来说,不可或缺。豆粕和玉米可作为养殖场内全品类禽畜(鸡鸭猪鱼牛)的优质饲料,玉米提供糖类,大豆提供蛋白质。同时,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玉米、小麦和水稻3种主要作物年总产量的32. 7%。玉米和大豆对于我们的生活这么重要,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产量是很多种植户最关心的事情。
近日,在仁寿基地,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正在为3月底玉米播种做准备。比较独特的是现在仁寿基地不仅种玉米,在同一块地里过一段时间还要种上大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带领团队正在研究如果把玉米、大豆种在一起,通过优化田间配置是否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地。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的同时实现机械化种植是该团队在2002年以来一直在进行的探索。
由于玉米和大豆间套种属于高低位作物配置,按照传统种植方法,大豆由于缺少光资源等原因,倒伏严重,产量很低,为此杨文钰团队提出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形成以“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实现了间套种高低位作物协调高产。据悉,田间玉米大豆通过复合种植优化配置后,玉米的种植密度为4100至4600株每亩,与单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约1万株每亩,是单作大豆密度的七成以上。2003至2018年,这一种植模式在四川、重庆等地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数据显示,与纯种植玉米相比,同一亩地,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100公斤以上的大豆。
同时针对玉米、大豆间套种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杨文钰团队与农机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适应带状间套作的播种施肥机、喷雾机和收获机,最终实现了种植全程机械化,间套作模式愈发高效起来。同时带状复合种植新理论发展出来的混合青贮技术,即将玉米、大豆粉碎打包发酵制作青贮料,为高原地区解决冬春季牦牛饲草缺乏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在未来,随着带状间套作技术将进一步得到优化,高标准示范样板打造成功,将有力推动这项技术实现大面积应用。
全国诚招 “三农调研员”,主要从事三农普法维权、课题调研活动、法律服务活动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下载地址:http://snwtdy.org.cn/plus/list.php?tid=101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邮编:100810。
电话:010-80440269 15340079014(薇同)
微信公众号:三农法制调研中心(sannongfazhidiaoyan)
下一篇:重庆猪肉价格连续两周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