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发布

芒种中的农事习俗与饮食改善

时间:2020-06-08 文章来源:本网 作者:佚名

  去年,一首叫“芒种”的歌火了,引得各路明星争相翻唱。今年又到芒种时,“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北方麦黄,田野里是扑鼻的麦香,而江南则是梅熟一片,红红的杨梅正是丰收的时节,而此时看向稻田,一大片的新绿也看得人是喜上眉梢。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上,“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将此解释为“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因为从忙中开始,各地气温都呈明显上升,同时降雨也随之增多,空气湿度明显加大,特别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而以“芒种”为界,此后再继续搞种植,作物的成活率将越来越低,也因此北宋马永卿在他的笔记《懒真子录》中记载“此时有芒者,麦已熟,是指麦熟可收,稻过此时不可种。”

  作为地球上做饭最好吃的国家,中国在不同节气也对应着不同的饮食习惯,芒种也不例外。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但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为了鞥加入口,聪明的古代人便将梅子进行烹煮,我们熟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中就有这种加工方法的出现。

  此外,在芒种时节,安徽南部还有安苗的农事习俗活动。从明朝初期开始,每到芒种时节,务农的朋友在种完水稻后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便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此时,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习俗依旧被质朴的农民保存了下来,在耕种植与,各地依旧会举办多种民俗活动,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除了农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顺应时节的变化更加注意作息规律。尤其是芒种已过,高温多雨让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感觉,有如水洗汗蒸,使人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除了调整作息以应对困乏感外,很多人也调整了饮食习惯,摄入更多清暑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豆、白扁豆、冬瓜皮、西瓜等,防止暑湿之邪伤害人体。

  全国诚招 “三农调研员”,主要从事三农普法维权、课题调研活动、法律服务活动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

  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三农法制调研中心(sannongfazhidiaoya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