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论坛

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瓶颈短板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12-11 文章来源:湖南省财政厅 作者:佚名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预算绩效就是公共财政“活”的灵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紧紧围绕“全面”和“绩效”两个关键点,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指明方面。“讲求绩效”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特征,更是改进预算制度的必然选择。2015年4月辰溪县成立财政绩效评价股(2020年更名为绩效管理股),并探索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辰溪模式”,工作经验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推介。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加以完善和改进。

  一、辰溪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探索财审联动,推出辰溪模式。建立县人大财经委、县审计局、县财政局三方共同参与的大“3+N”财审联动机制和县财政局(预算股、绩效股、监督检查股及对口的资金管理股室)4个股室参与的小“3+N”联审新模式,构建了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3+N”财审联动小组对单位提供的佐证材料逐项逐笔认真审核,申请金额100万元以下采用小“3+N”模式;申请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各类财政支出则采用大“3+N”模式。从经费支出和资金使用绩效两方面,引导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钱不随意,花钱讲效益”的绩效管理意识逐渐深入到各预算部门单位。

  (二)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扩围。从2019年起对全县各县直部门预算单位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对部分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摸索预算绩效管理经验。从2022年开始逐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乡(镇)和资金使用终端,推动绩效管理覆盖“四本预算”管理体系。2022年度对全县所有的专项债券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重点项目、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城乡医疗救助(含资助参保)等12个重点、热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拓展了绩效评价的范围和广度。

  (三)加强制度建设,狠抓业务培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人大财经委主任、县财政局长、县审计局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预算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相继出台辰溪县《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县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让政府和预算部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狠抓业务培训力度。2019年开始每年举办预算绩效业务培训至少一次以上,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专家学者开展多层次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切实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中国财经报》等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社会氛围。

  (四)建立挂钩机制,完善责任链条。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单位考核、选人用人“四挂钩”机制。一是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为“较好”以上的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二是县委、县政府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同党政干部考核管理“挂钩”,并作为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考核部门主要领导工作实绩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预算单位“一把手”及经办人,选拔任用实行“一票否决”,拧紧责任螺丝、完善责任链条,倒逼各预算部门提高绩效管理责任意识。

  二、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辰溪县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外省先进县市相比较仍有差距。

  (一)绩效理念不强,改革阻力大。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成了一道“绊脚石”。预算绩效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实施起来一定会带来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权利义务关系等多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使得绝大多数预算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一些预算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重分配、轻管理”的理念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一些预算部门认为财政资金只要合理合规使用就行,资金使用效益的大小与自己无关,部分预算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还认为财政是在刻意“挑刺”,在目前财政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故意刁难”,财政是有意拖欠他们的款项。长期以来形成“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陈旧思想观念未转变,“重产出”、“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县级财政部门自身对绩效管理认知也有些模糊,部分资金管理股室认为资金绩效都是绩效管理股一家之事,存在认识不一致、工作联动不强等问题。

  (二)专业人才不足,工作推进慢。预算绩效管理对县级预算单位来说还是一项新生事物,起步时间短,基础薄弱。因预算绩效管理专业性强、覆盖面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战操作经验的人方能熟练操控,而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预算单位因人员编制少,他们的财务人员是兼职根本不懂财务,对推进绩效管理缺少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此外,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同样匮乏。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更没有像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核项目资金时,有指定的操作软件去测算,有指定的《建筑材料单价》去参考。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只能在工作中边做边学、在学习中积累,短时期内只能停留在表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指标体系不全,实际操作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县级财政部门很难探索出一套完整、科学可用的指标体系。尽管目前辰溪县出台了共性评价指标体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共性指标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表》,但均未对各类指标的权重赋值作出更详细的解释,指标体系停留在框架层面。县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在逐年扩大、投入在逐年增加,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形成的绩效评价指标不能与之相匹配。况且现有的评价指标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因素,导致单位职能不同、支出事项有差别等情况下,针对性不是很强,很多内容难以量化。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财政资金在不同领域分配的合理性,尚无法进行合理的评价。

  (四)管理环节不畅,结果运用差。事前绩效目标的审核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强化以绩效为统领,落实“先评估、后预算;有评估,再立项”的预算管理要求,做实资金投入测算,现实操作中在县级层面上很难做到这一点。财政部门应该在预算单位自行监控的基础上开展事中绩效监控,动态了解和掌握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程等,对绩效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加强纠偏。但在实际工作中辰溪县的事前绩效目标的审核与事中绩效监控不少仍停留在表面上。此外,尽管出台了《辰溪县县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不紧,即使通过评价发现绩效不好,也不一定会影响到预算的安排,尚未建立预算和绩效的有机融合运用机制。在工作落实中,没有真正将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结果运用全过程中,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效果不充分。

  三、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效的对策建议

  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县级层面落地,单凭财政部门的一己之力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从培养人才队伍、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质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绩效理念。通过召开会议、县级融媒体举办业务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预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预算绩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让绩效理念深入人心,让绩效操作人员吃透政策、知行合一。通过专门的工作报告、情况通报、工作简报等方式方法,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党政机关和主要党政领导汇报,最大限度争取重视和支持,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没有人才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县级财政部门可多聘请专家学者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专题培训班,先培养一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引路人”。通过专家学者培训指导“引路人”,让“引路人”熟悉业务流程并能独立开展绩效管理、目标审核、事前绩效评价、事中跟踪评价及绩效管理事后再评价等相关环节工作。由“引路人”传帮带,各预算部门熟练的“引路人”再充当教练工作,一传十,十传百,带动基层预算绩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财政部门每年再举办一次预算绩效管理业务知识考试,奖励一批优胜者,巩固并提升预算绩效业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的“新陈代谢”人才生态空间。

  (三)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深度融合。目前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股、资金管理股室和绩效管理股之间的预算绩效业务工作缺乏紧密配合,基本处于脱节状态,必须要加强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股、资金管理股和绩效管理股之间的密切沟通和深度融合,真正形成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切实把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自身规律和本质属性,在明确预算和绩效、资金管理股室与绩效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突出绩效的“预算”属性。强化和落实预算主体责任,强化绩效目标意识,标本兼治,运用预算安排和资金管理股室的巧实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强化三者的有机融合,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四)完善指标体系,提供操作路径。建议由国家层面建立一套能够指导全国的绩效指标标准化体系。聘请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学科的专家学者探索出一套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适用性、标准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用模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通过这个统一的“过滤网”和“防火墙”排除无效、削减低效项目,提质高效项目。健全预算绩效指标标准化体系对保障预算这块“蛋糕”的公平、合理、高效分配具有决定性作用。县级财政部门和县级各预算单位按照这个标准化指标体系进行实战操作,必将有效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http://czt.hunan.gov.cn/czt/czgg/cjlt/202303/t20230330_293014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