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监管局:围绕“创新、风险、公平”做出区域金融运行监测工作上海特色
时间:2023-07-10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上海监管局根据财政部部署及局党组要求,围绕“创新、风险、公平”监管方向,及时反映上海地区金融运行情况和特色,有力推进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一、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展现创新特色
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总体要求,探索从不同视角全面反映上海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创新做法和成效。一是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突出上海地区金融机构采取重点客户清单形式、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模式、实施专项利率优惠和减免手续费等多项措施,有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地区先进制造业信贷规模增速超过35%;融资期限及担保方式结构不断优化,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投向更加聚焦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高技术行业。二是围绕绿色金融发展,反映上海地区在绿色金融领域不断发力,初步形成多层次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的情况,包括构建一系列地方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绿色信贷规模不断创新高。其中,上海清算所累计支持超1970亿元绿色债券发行登记、同比增长47%;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在上海揭牌运行、重点布局新能源行业。三是围绕支持科技创新,在科创板开市三年之际,着重调研科创板采取更为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助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其中,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逐年上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0%,是同期创业板公司的2倍。多家科创板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
二、紧跟区域金融热点事件,及时揭示风险苗头
发挥就地就近监管优势,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及时揭示区域主要金融风险苗头。一是抓好典型案例,第一时间跟进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并做好情况上报。保持敏感性,多方渠道了解境内外金融业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并及时通过属地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自身等,掌握关联事件对属地金融机构的潜在影响,切实做好风险监测。二是紧跟行业现象,结合上海地区证券公司集聚情况,从自营投资、子公司运营、融资业务等方面,分析券商各业务条线运行模式、反映经济业务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影响属地主要国有券商业绩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优化建议,助力区域金融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兼顾系统问题,结合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反映土地出让、房地产项目建设、一二手房销售、城市更新及保障房建设情况,并持续关注属地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情况。以属地国有商业银行为重点,反映金融机构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掌握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的新动向。
三、践行金融服务普惠理念,客观反映公平状况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立足上海金融资源和特色,结合金融机构与政府、与经营主体、与社会等三者的关系,客观反映金融为民的实践状况。一方面关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关系,持续调研上海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反映并督促在沪各金融机构在中央普惠金融示范区奖补政策扶持下,采取多项措施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包括:优化线上渠道建设,加大线上产品推广力度,实现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双增长;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风险防控,加大银税合作、新增接入涉农、民政管理等数据,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定价。另一方面关注金融机构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对于政府、股东、员工及机构自身等利益相关方的分配状况,反映财经纪律执行方面发现的共性问题和情况,剖析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意见建议。
原文链接:http://sh.mof.gov.cn/gzdt/caizhengjiancha/202305/t20230526_388698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