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财政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论坛

周锋:提振政治担当 积极主动作为 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注入财政动力

时间:2024-07-04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作者:佚名

  

  湖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锋

  一、聚焦“五个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湖北省委牢记嘱托,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湖北财政部门将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推动资金资源精准发力,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局大局。

  (一)全力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2024年新春伊始,湖北省委作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战略部署,吹响了湖北感恩奋进的“冲锋号”。湖北财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提升站位、把准定位、立足本位,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

  湖北作为全国唯一同时布局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航空专业货运枢纽的省份,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承担支点功能。湖北财政统筹各类资金要素,全力支持沿江高铁、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将花湖机场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国际货运机场,推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发挥海陆空三个丝绸之路战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支持创建国际自由港和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以拓展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抓手布局海外离岸科创中心,开展新一轮“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雄厚,发展韧性足、潜力大。湖北财政将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集中财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保障国家(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建设,支持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突出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母机等核心技术和科技前沿,支持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打造全球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政策资金统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5大优势产业,全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强国高地。

  (三)全力建设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

  湖北地处国家战略纵深核心地带,位于四大经济区和四大战区结合部,是全国战略性安全保障的服务基地。湖北财政将切实用好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军民融合,推进无人机、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推动建设全国国防工业发展重要基地。强化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支持打造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基地、大宗商品保障基地,增强战略性物资储备实力、能源输送能力、铁路货运通道和枢纽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平战结合的国土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四)全力建设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

  湖北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坝区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湖北财政坚决扛牢共抓大保护责任,强化财政资金政策保障,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湖泊治理等任务攻坚,加快建设美丽湖北。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全力保障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大力支持三峡(坝区)统筹发展与安全综合实验区、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持续完善生态补偿、生态价值实现等机制,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胜势。

  (五)全力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农产品保供区。湖北财政将持续完善财政支农助农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切实扛起“湖广熟、天下足”的历史责任。将强县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等政策,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禀赋优越、基础良好,在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湖北财政部门将深刻领悟新思想、把握新要求,全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走深走实。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

  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坚持以供应链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专项资金支持汽车、纺织、供销等供应链平台发展,加快推动强链、补链、延链,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深入实施技改焕新行动,重点推动汽车、钢铁、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强化财政政策资源统筹,支持实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构筑新赛道的“卡位”优势。

  (二)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研究出台促进消费提振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消费新增长点。统筹政府债券、预算内投资等,全力保障全省战略性、牵引性项目资金需求,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三大工程”,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重要区域战略布局,支持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做大能级规模,加快武汉新城建设,促进区域间融合互通、政策协同,辐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建好政府投资基金群,建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长效运营机制,发挥创业担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实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职责,壮大用好国有金融资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专门预留采购份额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有序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开展以降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降本增效,增强市场信心。

  (四)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建立统一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聚焦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水平

  湖北财政将坚持财税改革与财政管理一体推进,以开展“财政管理质效提升年”行动为抓手,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加强财源建设

  制定实施推进高质量财源建设行动方案,开展地方税源培植壮大、非税收入扩面提质、国有资产清理盘活等七大行动,提升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建立骨干税源企业培育机制,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支持,稳固传统财源,壮大新兴税源。探索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财源贡献监测体系,健全产业园区亩均税收考核机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纳税监管服务机制,提升重点园区、重点项目财源贡献。健全根据国有企业功能分类设置利润上交比例制度,促进国有资本收益提档增效。探索建立全省财源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征收,提升工作效能。

  (二)坚持过紧日子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财政部门将严格落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有关措施,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从严安排“三公”经费,大力压减非刚性、非必要项目支出,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持续开展国有“三资”清理,加大统筹盘活力度,提高国有“三资”管理使用效益。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加强支出标准化建设,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过紧日子情况评估,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三)提升管理绩效

  依托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构建国有“有效投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管。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制度,加大重点政策和项目跟踪问效力度,推动评价报告从“财务报告”向“绩效报告”转变。

  (四)加强财会监督

  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将大监督格局纵向深入市县,横向覆盖所有政策、项目、资金。健全完善财会监督与巡视、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协同联动机制,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处理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原文链接: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xinwenlianbo/hubeicaizhengxinxilianbo/202406/t20240618_393744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